• |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铁路“中”心“郑”繁忙

时间:2023-07-20 来源:郑州日报

      7月份,进入暑运,作为铁路枢纽中心,郑州站、郑州东站迎来了更多的客流。在这里,有人归家、有人出发,车轮滚滚向前,铺画出美好的幸福图景。

  一百多年前,坐落在洛阳与开封中间的“郑县”,迎来了蒸汽机车轰鸣的汽笛声,一跃成为京汉、陇海两大干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形成我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黄金十字架”。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郑州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串联了河南18个地市,实现了河南“市市通高铁”。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承东启西,连南贯北,1小时覆盖全省省辖市,2小时连通京津冀及周边省会城市,4至6小时通达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全国主要经济区,形成了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高铁出行圈。

  古老又年轻的郑州,立于天地之中,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

  高铁“引流” 带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

  “以前从濮阳来郑州,大巴车至少要坐3个多小时,现在有了高铁,1个小时就能到。”提起开通已满一周年的济郑高铁濮郑段,旅客陈先生连声说好。今年7月20日起,郑州铁路新增济郑高铁濮郑段定期票、计次票,覆盖济郑高铁濮郑段沿途郑州东站、新乡南站、新乡东站、卫辉南站、滑浚站、内黄站、濮阳东站7个车站开行的G字头列车,往返郑州与濮阳之间,将更加便捷。

  从“十”字到“米”字,郑州高铁时代呼啸而至,不仅承载着中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助力中原经济实现高速腾飞。

  随着“米”字形高铁的全面建成,郑州铁路客流持续攀升。今年端午假期,郑州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98.55万人次。随后的暑运,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60万人次。

  “米”字形高铁网大大缩短了城市时空距离,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贯通,从郑州到重庆4个小时直达,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联系更加紧密,极大方便了各地商务和旅游,促进产业、人才深度融合。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压缩出行时长,在拉动地方经济、招商引资方面,高铁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滑县地方企业河南华泰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的大型智能装备生产制造企业,在没通高铁之前,很多路途遥远的客户不愿前来,济郑高铁濮郑段高铁开通后,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不断“超越” 擘画四通八达的壮美画卷

  京广高铁全长约2300公里,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2012年12月26日全线贯通。2022年6月20日起,京广高铁北京至武汉段率先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北京西至郑州东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2小时11分。

  人们“看得见”的是速度是成效,“看不见”的是铁路人的坚守和超越。

  实现高铁列车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安全平稳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列车、线路、信号、供电等一系列行车设备的相互配合和协调统一,特别是作为高铁核心控制系统的列控设备,承担着为高铁列车“精准导航”的重要使命。

  作为高铁信号列控和联锁的专家,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务维修技术中心联锁数据室主任郑小燕担负着“为高铁列车精准导航”的重任。

  凌晨1点,在郑州东站信号机械室里,一排排布满继电器的组合架整齐划一、灯光闪烁。郑小燕忙碌地穿梭在屋内,紧盯继电器配线的走向和径路,仔细对列控功能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京广场141号道岔反位缺口值3.03mm……”红灯闪烁,郑小燕在核对中发现道岔缺口异常,立马拿起对讲机,向室外工作的同事提醒。“修复完毕,排除安全隐患。”不多时,对讲机里传来同事的回复,郑小燕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凌晨4点多,东方鱼白,郑小燕在日志上为一天的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郑州高铁“蓝暖男”“金凤凰”等动车组相继上线,让乘客感受高铁速度的同时,更能享受出行的美好。

  早晨7点25分,由郑州东开往北京西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从郑州东站驶出。颜值更高,也更加智能舒适,复兴号智能动车不仅全列覆盖WiFi,支持5G网络,还新增USB插口等功能,为旅客带来更加舒适温馨的出乘体验。

  畅行欧亚 “中豫号”续写“新丝路”传奇

  两小时内,西出西安,南到武汉,北至石家庄,东往徐州……快速,引领郑州这座内陆城市走向新时代。

  欧洲、中亚、东盟及日韩等四个方向的国际物流干线通道全部畅通,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开放,助力郑州这座古都实现新发展。

  驼铃一响,黄金万两。地处中原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郑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货运量不断增长,新线路不断拓展,运输网络持续完善,中欧班列(中豫号)已成为中部城市在陆上“丝绸之路”的“黄金列车”。

  7月18日上午,一趟悬挂着“热烈庆祝中欧班列(中豫号·郑州)开行十周年”标识的列车,满载着货物从圃田车站缓缓驶出。驾驶室内,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机务段司机芦长青全神贯注驾驶机车执行该趟列车的牵引任务。

  作为奔跑在欧亚大陆“钢铁驼队”上的“第一棒”司机,芦长青和同事们十年如一日,奔波于各个站场、车站之间,将一个个装载完毕的集装箱,按计划依次进行编组和解体,就像“穿针引线”一样,必须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方能确保每次任务圆满完成。

  “中欧班列服务范围扩大,对运行速度、运输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紧握闸把、安全前行。”面对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芦长青话语铿锵。

  “目前中欧班列的编组数从10年前的41车增加至55车,随着发运量的提升,我们增加与铁路部门的沟通频次,畅通优化发车前作业流程,与圃田车站通力合作,做到快装快卸,确保班列正点开行。”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外勤主任龚赟丹说。

  古有丝绸之路驼铃阵阵,今有中欧班列驰骋不息。一趟趟中欧班列(中豫号)的开行,勾勒出携手同行的发展愿景。新的起点,中欧班列(中豫号)将开启更多“双向奔赴”,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充足运力支撑,在服务中原扩大开放中交出亮眼答卷。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