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中豫号)迎来开行十周年 古有丝绸之路驼铃阵阵,今有“钢铁驼队”驰骋不息。7月18日上午,一列满载太阳能光伏组件、线路板分总成、风车支架的中欧班列(中豫号)开行十周年纪念班列从郑州铁路中心站驶出(如图),经阿拉山口开往德国汉堡。 十年前,首班郑州至德国汉堡的国际货运班列也是从这里驶出,为我国中部地区通向欧洲提供了便捷通道。 截至2023年6月底,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超8300班,以奔跑姿态奏响“一带一路”建设交响乐队中“中原强音”。 畅通途 2013年7月18日,首班从郑州出发至德国汉堡的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标志着河南“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从无到有”的实质性进展,河南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弥补了河南省“不沿边、不临江、不靠海”的短板,开启了河南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篇章。河南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区位交通自然禀赋被重新激活,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核心区域,古丝绸之路在中原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十年来,中欧班列(中豫号)为“一带一路”沿线国际贸易通道提供畅通贸易通道。中欧班列(中豫号)向西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直达欧洲、中亚;向北经二连浩特、向东北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至蒙古国、俄罗斯到达欧洲;向东打通了日韩—郑州—欧洲、日韩—郑州—中亚的多式联运快速通道;向南经广西凭祥、钦州港实现与RCEP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连接空港、海港,通过空铁、海铁联运过境中转,实现“陆海空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由最初的“2个口岸出入境、3条线路直达”,到目前构建了“8个口岸出入境、21条线路直达”的国际物流网络和“1+N”境内外物流枢纽体系,境外业务网络辐射欧洲、中亚、东盟、亚太(日韩等)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初步实现“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 十年来,中欧班列(中豫号)推动河南省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郑州国际陆港从最初一片荒芜的空地已经建设成集多式联运、口岸专项物流、海关监管等功能完备、集约高效、中东部领先的综合货运枢纽,从门可罗雀的铁路站点发展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班列运营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已形成了“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国际物流体系。依托班列物流枢纽作用,带动功能性口岸联动发展,成为中部地区首条跨境电商商品物流专线和全国首条进出口双向运邮集散分拨的运输通道,引领带动汽车、肉类、粮食、跨境电商等口岸经济融合发展,构建内陆开放高地。 兴产业 十年征程,十年非凡。 十年来,中欧班列(中豫号)为“一带一路”沿线国际贸易提供坚实运力支撑。中欧班列(中豫号)充分发挥国际铁路集装箱与传统空运、海运相比较,受时间、空间及自然环境影响较小,运行更加稳定的优势,保持常态化往返均衡开行,运载货类包括机械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机电产品、粮食、食品、电子产品、纺织品、水果等,门类齐全、货源多样,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开行超8300班,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钢铁驼队”。 十年来,中欧班列(中豫号)为“一带一路”沿线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服务。以技术、服务创新,打造班列开行核心竞争力,树立中欧班列(中豫号)品牌,打造特色鲜明的枢纽经济、口岸经济,促进河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开行的平行进口汽车专列、运邮专列、跨境电商专列、木材专列、绿豆专列等特色班列促进了产业发展,形成了班列助推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班列开行的良好局面,为河南产品走出河南、走向世界,深度参与世界产业分工创造契机,带动和引领了中欧班列创新发展方向,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模范示范作用,不断擦亮河南省对外开放名片。 惠民生 十年来,中欧班列(中豫号)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生活。中欧班列(中豫号)坚持“运贸一体化”带动产业不断拓展,依托遍布欧洲、中亚和日韩等地的业务网络,通过“直采、直运、直营”,全程冷链溯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商等建立直接合作关系,改变过去进口商品销售路径从沿海向内陆的传统格局,打通进口商品进入居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让国内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方便和实惠。同时“运贸一体化”挖掘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十载韶华,岁月如歌。站在十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欧班列(中豫号)再次鸣笛起航,时间的积累与岁月的沉淀,赋予的是中欧班列(中豫号)强大的开行力量、丰富的开行经验、独特的开行优势。中欧班列(中豫号)将进一步扩大开行版图,丰富班列产品种类,提升班列运营水平,乘风破浪、拾级而上,书写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更加出彩的华章。者 王译博 张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