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游客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参观游玩。 王铮 冯小敏 摄
9月22日,在栾川老君山景区,农家宾馆经营者用山楂、甜枣、苦瓜、辣椒等农作物晒秋,造型生动。 本报记者 王铮 摄
9月23日,演职人员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进行非遗展演。 王铮 冯小敏 摄
9月23日,秋分时节,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开幕。
这次丰收节背景很特殊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稚嫩的童声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
开幕式主场馆外的二铺营村党建综合体,爽朗的笑声一阵高过一阵。“党建综合体建得好,把很多便民功能都整合在一起,村党支部协调成立了戏迷舞蹈协会、书法协会等。”二铺营村党支部书记李林哲介绍,现在村里读书的多了、跳舞的多了、闹矛盾的少了,风气越来越好。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获奖选手意气风发地走上颁奖台一展风采。
大赛初创组第一名获得者——沈丘县金丰公社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建峰自己没有地,却托管了全县13个乡镇的3.9万亩土地,成为沈丘县种地最多、打粮最多的“新型农民”。“未来,我将把地种好,带领更多老乡发家致富。”赵建峰说。
这里展示的农业很现代
走进现代农业展览馆,设施农业气象站滚动播报着实时空气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
在这里,果树种在盆里。矮化栽培可以缩短果树前期生长周期,还能促进果树花芽提早形成,让果子成熟早、单产高。
在这里,芹菜靠管道输送营养。管道水培蔬菜通过营养液为根系直接提供营养和水分,这种无土栽培方式比传统土壤栽培产量要高上几倍甚至十几倍。
这里还有温室里培育的花朵。“荷兰红掌用插花的花泥栽培,干燥的时候自动加湿,光照太强屋顶会自动遮光,温度过高水帘和风机会自动启动,冬季还有管道加温设备,温室环境控制全部自动化。”建业新生活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娇惯”出来的红掌一枝可以卖到20元,远销我国粤港澳地区和欧美国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展会上,记者见到了不少“明星品种”:玉米新品种“先耕608”抗南方锈病,勇夺高产冠军;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怀川66号”加工出来的面条吃起来爽滑柔韧,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品尝。
这次丰收节很趣味
丰收节,农民必须唱主角。趣味运动会上,农民载歌载舞,喜悦写满脸上。
“俺两个孩儿承包了30亩地,全部种的玉米,长势还不错,马上该收了。俺平常就和几个老伙计敲敲鼓,还代表武陟参加过市里的比赛呢。”今年80岁的李机红是嘉应观乡西营村村民,这是他第二次带着村里的老少爷儿们自发来参加运动会了。
本次丰收节现场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泥潭赤足体验、农夫抬小猪、勇闯独木桥、水果足球赛等互动环节,让这里真正成为农民的主场。(记者 陈学桦 刘晓波 赵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