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转折之城”,满满“转折之志”——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贵州篇

时间:2021-05-21 来源:新华网

86年前,贵州遵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最危急关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实现从挫折中奋起的伟大转折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调研考察,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雄关漫道真如铁,历史烟尘中的一个个红色印记,讲述着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代答卷中的一次次艰难求索,凝结着转折之志的憧憬期待。

 伟大转折点亮真理光芒

  【红色历史·转折之城

  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1935年,红军长征在此转战3个月,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传奇在这里流传,毛泽东也在这里挥毫写就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传世名作。

  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一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临街而立。1935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是遵义会议召开的房间(22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红色基因代代传】

  如今,遵义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关注度最高的目的地之一。据统计,2015年以来,遵义已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近2.4亿人次。人们在旅途中聆听党史,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缅怀先辈英雄事迹,重温激情燃烧岁月。

  遵义市组建了红色义务宣讲团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队伍,举办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全国巡展等活动,不断讲好遵义故事,将红色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

 娄山关脚下,娄山关红军小学将独腿将军钟赤兵的传奇故事写进学校的红色课本,搬到德育陈列馆。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我最喜欢讲一条腿走完长征路的钟赤兵爷爷的故事。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要学习他坚毅的精神。娄山关红军小学学生、小宣讲员马兴蕾说。

  红色故事传承不变初心

  【红色历史·红军菩萨

  太阳出来暖洋洋,红军来了不纳粮;又分钱来又分米,干人有了救命王。红军在遵义每到一地,都要打开地主、富户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百姓。

  在遵义,红军菩萨的故事流传至今。为百姓治病解难的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在寒风肆虐的冬日,焐热了穷苦人们冰冷的额头,却被敌人残忍杀害,乡亲们含着眼泪将他安葬。岁月沧桑,这座位于红军山烈士陵园的红军坟,如今每天仍有很多人前来祭奠。

这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内的红军卫生员雕像(125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红色足迹·遵义花茂村】

  20156月,习近平来到遵义花茂村考察。这个村过去是贫困村,原来叫荒茅田。这些年,脱贫致富成效显著,改名为花茂,寓花繁叶茂之意。

  在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家中,习近平进房间、看院落,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习近平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治强记忆犹新:总书记进来看我的房子,说建得不错,问我生意好不好,让我要带领乡亲们发展。

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村民王治强经营的红色之家农家乐(20202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千年贫困今朝解】

  由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受限,革命老区遵义长期受到贫困的羁绊。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号角在黔北大地吹响。20203月,遵义在贵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38万人。据统计,近5年来,遵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3%9.7%

  王治强说,这几年,来花茂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春节以来,光是他的红色之家农家乐,一个下午就接待30桌客人,太忙的时候,他会雇村里人来帮忙。过上现在的好生活,大家天天都乐呵呵。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长极,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说。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风貌(20207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转折之志谱写发展新篇章

  【红色历史·强渡乌江】

  乌江,贵州人的母亲河,也是一条英雄河。悲壮的湘江战役后,红军进入贵州,来到乌江岸边。19351月初,中央红军在贵州江界河、茶山关和回龙场等渡口,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砍竹子、扎竹筏、搭浮桥,突破乌江天险,挺进遵义城,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赢得了时间、空间,奠定了基础。

工人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一家辣椒加工企业内转运辣椒(2020813日摄)。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遵义会议精神时刻引领并激励着我们,以饱满斗志和必胜决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魏树旺说。

  出品人:赵承

  监制:霍小光

  统筹:王曙晖、赵鹏

  签发:董峻

  文字记者:王丽、李惊亚

  视频记者:崔晓强、刘勤兵、陈嫱、周宣妮

  文字编辑:贾真、冷彦彦

  图片编辑:姚琪琳

  视频编辑:肖正强、薛宁婧、张嘉晋

  新华社国内部、摄影部、音视频部联合出品